<font id="t3pd1"></font>
      <dfn id="t3pd1"><dfn id="t3pd1"><dl id="t3pd1"></dl></dfn></dfn>

        <ol id="t3pd1"></ol>

            <progress id="t3pd1"><mark id="t3pd1"></mark></progress>

            關于印發泉州信息工程學院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實施意見的通知
            時間:2020-11-27 09:42:45 來源: 作者:

            關于印發泉州信息工程學院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二級學院(中心):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精神、《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關于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為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結合學院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意見?,F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2020年11月27日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價值傳播和知識傳授相結合,建設“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融通的課程內容體系,打造一批“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精品課程,著力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通識教育課、專業教育課程“三位一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課程體系,努力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貢獻力量。

            二、建設目標

              挖掘與凝煉各課程的思政元素與育人功能,將思政元素融入各類課程的教學中去,構建課程思政育人體系,構建較為完善的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形成“三全”育人的人才培養機制;通過3年左右的教學改革,促使學校全體教師、各項教學活動與教書育人同向同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體現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建設一批充滿思政元素、發揮思政功能的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課程。

              同時,全校評選50名左右在課程建設有較好表現的課程思政優秀;每個學院培養5名左右受學生歡迎的具有親和力和影響力的課程思政教學名師;每年度各二級學院遴選1-2門課程完成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每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組成員不少于2人;培育10門左右充滿思政元素、體現課程思政功能的示范課程;

            三、基本原則

              堅持頂層設計。即要以系統化的思維,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從課程體系、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整體宏觀的設計與把握。加強學院對思政工作的指導與宏觀統籌,制定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總體目標,加強對教育教學的價值傳播和理論引領,引導全體教師認識和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提高教師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類課程的教學能力,明確課程育人目標、優化教學方案、健全評價體系,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

              堅持改革創新。引導教師挖掘和凝煉各課程的思政元素,積極把思政元素融入各類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課程教學過程及教學資源建設中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系統結構性變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為課程思政目標服務,努力實現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堅持分類指導。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協同性要求,注重統籌思政理論課、通識教育課、素質拓展課和專業課的育人作用。明確各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思路、內容和方法,分類分步有序推進工作。

            四、工作安排

            (一)挖掘不同課程思政元素,制定教學大綱

              1.挖掘不同課程的思政元素,發揮不同課程的育人功能。根據不同學科性質特點,挖掘各課程的思政元素。思政課程要突出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注重把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貫穿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引導學生增強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意識,明確人類共同發展進步的歷史擔當;通識課程要突出重視價值引領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引導學生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四個自信”;人文藝術類課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養、創造性的思維、健康的審美情趣、樂觀的生活態度,注重把愛國主義、民族情懷貫穿滲透到課程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會計學、金融學、財務管理等專業要突出培育學生的誠信品格,注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培養學生遵守法制、謹慎細致、誠實守信等優秀品質;體育類課程要主動與德育相融合,引導學生養成運動習慣,掌握運動技能,發展健全人格,弘揚體育精神。各門課程都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全面落實到質量標準、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第二課堂等全過程,都要傳播愛黨、愛國、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培養科學精神、工匠精神等。

              2.以課程思政理念制定課程教學大綱。按照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導向相統一的理念,要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和專業能力素質要求,科學合理設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教學大綱應確立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并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實際,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點、教學方法和載體途徑,注重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銜接和融合,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于教學計劃、課程標準、課程內容、教學評價等主要教學環節。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重點培育學生求真務實、實踐創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養學生踏實嚴謹、吃苦耐勞、追求卓越等優秀品質,使學生成長為心系社會并有時代擔當的技術性人才。在思政課程教學過程中,將價值導向與知識傳授相融合,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愛黨、愛國、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培養科學精神。根據新教學大綱制作能體現課程思政特點的新課件、新教案。

              3.建設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各學院(中心)每年度遴選1-2門課程完成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每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組成員不少于2人。

            (二)增強師資隊伍的課程思政理念和育人能力

              1.正確把握課程思政理念的基本要求。把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教育理念、一種課程教育體系、一種育人方式,改變那種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師的職責的傳統觀念,樹立全員、全程、全課程的“三全”的課程思政理念,努力做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課程教學和教學改革的各個環節,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公共課程、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等課程教學過程中去,形成全方位協同育人效應,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潤物無聲中實現立德樹人。課程思政要求要以思政元素統領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體系的構建,要強化公共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的育人功能和價值引領功能,要讓各課程承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人才觀,要把思政之魂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要讓各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現知識化、技能化與思政取向性。

              2.發揮思政教學團隊和骨干教師示范帶頭作用。充分利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優質資源,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和思政課教學團隊的引領輻射作用,鼓勵思政課教師、骨干教師參與各專業課教師的備課、教研室工作例會等活動,發揮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的帶頭示范作用。

              3.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責任意識與育人能力。以學院(中心)為單位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教學研討,通過專家報告、專題講座、教學沙龍等多元化途徑,切實增強每位教師的政治意識。充分認識上好“思政課程”和做好“課程思政”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途徑,牢固確立每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和每位教師都肩負育人責任的擔當意識。幫助教師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理解基本內涵與邏輯,逐步具備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能力與素養,激發每一位教師立足專業的特殊視野、理論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指引下對課程進行深度開發,找準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契合點,建立生成性關系,充分挖掘和激發思政教育內涵,科學規劃和有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4.開展集體備課活動。以教研室為單位全面開展課程思政集體備課活動,著重圍繞“備內容、備學生、備教法”,共同研討課程的思政元素,發揮團隊合力,凝聚智慧,切實發揮課程思政功能,取得理想的思政教學效果。

              5.開展課程思政示范課堂聽課活動。每年度各教學部門負責建設1-2個課程思政示范課堂,開展1次以上部門教師參加的示范觀摩聽課,重點對融入課程課堂教學的思政元素進行把脈。聽課人員聽課后須及時填寫聽課記錄表,提交各教學部門進行匯總統計,報教務處備案。

              6.以課程思政為原則,推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在課程教學中,要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道德情操等關鍵目標培養。要提高教學技能,優化教學方式,由單向傳遞轉為雙向交流,由單一課堂轉變為聯結情境。

            (三)圍繞課程思政,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完善課程評價體系。在課程評價體系建立中,要注重將課程的“價值引領”功能作為首要因素,要將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變化,對學科專業的忠誠度、對學科專業價值的認知、學科專業方面的操守等作為重要的監測點指標。在教學過程管理和質量評價中將“價值引領”作為一個重要監測指標。從源頭、目標和過程上強化所有課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學建設、運行和管理等環節中落到實處。在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設計等重要教學文件的審定中要考量“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同步提升的實現度;在精品課程、示范課程的遴選立項、評比和驗收中應設置“價值引領”或“德育功能”指標;在課程評價標準(含學生評教、督導評課、同行聽課等)的制定中設置“價值引領”觀測點。

              完善課程思政育人評價體系。結合學院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原則意見,將課程思政理念有機融入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立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嚴格執行領導干部聽課制度,在聽課記錄中體現課程思政內容。在“學評教”體系中體現育人評價元素,完善“學評德”體系,使德育元素成為“學評教”重要內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校黨委書記和校長任組長,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學工作校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課程思政工作領導小組,健全工作機構,統籌推進全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

            (二)加強協同聯動

              加強教務處、組織部、宣傳部、人事處、學生工作處、團委等相關部門和各教學單位工作聯動,明確職責,協同合作,確保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落到實處。

            (三)強化工作考核

              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定期對課程思政工作實施情況進行評價,使各門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時宣傳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情況和課程思政效果作為教師考核評價、崗位聘用、評優獎勵、選拔培訓的重要依據;改革學生課程學習評價方式,把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納入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將各教學部門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納入績效考核評價。

            (四)提供經費支持

              學院設立專項經費保障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穩步推進。通過項目形式對課程思政工作提供資助,并根據年度考核結果實施動態管理,確保專項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對于組織開展課程思政工作成效突出的教學部門給予獎勵。

            午夜免费啪视频观看视频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人与动杂交在线播放 最新国产色视频在线播放 奇米在线线免费网
              <font id="t3pd1"></font>
                <dfn id="t3pd1"><dfn id="t3pd1"><dl id="t3pd1"></dl></dfn></dfn>

                  <ol id="t3pd1"></ol>

                      <progress id="t3pd1"><mark id="t3pd1"></mark></progress>